出走测绘,北斗高精度面对未知竞争
发布时间:2020-03-19 06:59:41 您是第 位浏览者
摘要: 高精度是认真的,而等待也是漫长的。
“高精度谈了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能打开,什么时候变的很大,时间可能不会太早。”有业内人士感慨。
北斗距全球组网一“星”之遥,相应的高精度话题屡被重提。
01
狼多了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相关运营商正在加紧推进高精度的投入。
据有关通信商负责人透露,“按照上层的战略,所有的运营商都将支持北斗系统,而通信产业这块会强制要求开通北斗信号接收。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的5G设备大部分改为北斗为主、GPS为辅。”
事实上,在采购高精度基站的同时(去年10月份左右),移动等运营商将全国各地市的5G基站加装了北斗设备。
从数额和力度上来讲,“这次招标,并没有让人失望。”
有业内人士指出,“运营商接连进入到高精度服务的领域,不仅是个‘野蛮人’,还是个‘非常有力气的野蛮人’。干事又快,还做的不错。后续能不能把网速稳定下来,未来高精度服务会演变成怎样的格局,尚不可知。”
“运营商这边要求把5G基站全部转为单北斗,但通信商在执行的时候发现,并不是所有基站都适用单北斗。有一些站点设备并不能完好的兼容北斗系统,或者不支持北斗系统。通信商方面便提出了相关技术通知单,部分设备是以北斗为主、GPS为辅。还有一些装备仍然是纯GPS。”有通信商负责人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第二次狼来了。
“2015年千寻位置刚刚进入传统行业时。大家便一直有一种声音:‘BAT企业进来了,传统行业的好日子可能快过完了。’当时我还在业内一家传统厂商里,也是同样的感受。坦诚讲,当时测绘行业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毛利率比一般行业要高。”赵毅近日在直播对话中表示。
在这之前,高精度定位服务几乎是“无人区”——鲜有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当时大家接受起来比较难,高精度服务在测绘领域都用得上了,没有想到还可以用到汽车、手机、无人机等场景中。虽然在2011年、2012年时,已经有相关翻译的文章提到过——测绘里面的高精度可以用到更广泛的消费市场,但仅仅体现在文章层面。”
大势已到,迅雷不及掩耳。赵毅表示,“2012年甚至更早,当时云计算开始发展起来,随后阿里、腾讯、华为、百度都在做云计算。从政府方面,也看到云计算等相关的政策、产业发展陆续出来。那时候才意识到,可能云计算的时代可能真正来了。对于精准时空服务来说也一样。从商业发展需要,倘若只有一家来做,没有办法把整个行业的热度等方面的重视性做上去,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推动高精度精准时空一体化。”
02
往外走是认真的
事实上,传统测绘一度作为北斗的主要应用场景。
“测绘更像一种需求侧,对卫星导航技术是一种强需求”,赵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角度解释了“前10年甚至20年,为什么很多人包括专业人士都会把卫星导航与测绘行业混在一起”。
“卫星导航刚刚应用的前10年,应用领域相当窄,仅仅局限在测绘这一个行业。实际上, GPS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也跟测绘息息相关。GPS刚到中国时,基本上通过测绘仪器销售进入国内市场。”
据赵毅回忆,2000年以后,GPS、北斗开始从传统测绘衍生到其他行业应用。“特别是2005年以后,当时比较流行车载GPS,那也是传统的卫星导航第1次开始从测绘向大众消费领域渗透,随后,大坝、桥梁、尾矿库等形变监测开始衍生出来。”
也是那时候起,很多做卫星导航的厂商更加愿意定义自己为北斗企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以前做卫星导航,主要还是用GPS。后面我国要做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后,企业定义自己为北斗企业,更像一种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级的项目,如果是北斗企业,比较容易得到官方的支持。”
但实际上,“仅仅做单北斗的企业,还很少”。
“市面上的很多北斗企业,不管是做芯片也好,模块也好,服务也好,平台也好,实际上都是兼容了几个系统兼容,比如以北斗系统为主,兼容GPS、伽利略或者格洛纳斯,甚至还包括一些区域的增强系统。北斗企业,更多是对卫星导航企业的总称。”
赵毅强调,作为高精度服务企业,“不管做智慧设备,还是做高精度,都是认真的。”
“这并不是要吃掉传统领域的蛋糕,而是通过测绘等成熟的市场来磨练服务,积累很多基站管理、运维,包括差分技术等经验。这引来不少传统测绘厂商的吐槽:现在客户提供的要求,比前10年见过的都多。但只有不断提出要求,测绘服务才能不断的更新迭代。”
03
测绘企业的高精度“生意”
而拓展高精度市场的边界一样是认真的。
在赵毅看来,千寻位置进入卫星导航这个行业,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警觉。跟4年前相比,行业形势变得不太一样:业内已经有了更多心理准备。
“5年之前我们在讲互联网企业要去颠覆传统企业,而今天究竟是传统企业颠覆互联网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都不得而知。”
站在行业的角度,已经有很多测绘企业在做高精度服务了,包括华测导航、中海达、南方测绘等。“企业在建相关平台,希望终端跟自身平台能形成云端一体化服务。虽然跨的步子可能没有BAT那么大,但他们已经意识到变革是一个必然趋势。”
有传统测绘厂商方面指出,“北斗覆盖全球,它的应用面和应用量会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解决方案也会逐步的越来越多。相关的终端和周边研发随之加强。现在高精度这一块,自主的核心芯片基本都没有问题了,还要加强高精度终端销售。”
“从技术积累上,这一块儿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定位于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12年开始做星基增强,现在向星地融合转变。”华测导航相关研发人员表示。
生存是摆在企业面前更为现实的问题。赵毅坦言,“千寻在过去的4—5年投入非常多,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各个行业的投入,包括对人才的培养。但从一家商业公司来讲,不可能永远靠融资。还是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盈利。真正推动北斗产业发展。”
在一些传统测绘厂商看来。“现在北斗高精度应用的市场情况不明朗,在哪里起量,什么时间能起来,是最关键的问题。否则基础建设投资这么大,营收不足,没有造血功能,公司无法长久发展。千寻、六分科技、运营商都要做服务,在基础建设投入方面有优势,我们自己是否提供服务,会有一些犹豫。”
犹豫也来源于时机问题。有业内人士担心,“起量之前进入这个行业说不准是帮助别人培养市场。但等到量已经起来之后再进入,又被别人瓜分完了。”
今年既有瘟疫,又有股市暴跌,而大规模投资基建,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有业内人士坦言,“我们先给大厂企业提供设备和方案,相当于都在培育市场。市场起来了,经济回暖了,再慎重考虑要不要进入也来得及。如果运营商要提供服务,需要采购软件、硬件,我们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有测绘厂商认为,区别在于,“移动等运营商侧重于解决实际服务中基于高精度位置的需求,我们是协助他们提供服务。难点在于高精度服务如何突破到行业市场和大众市场,一方面是消费级市场,另一个方面是行业级,即面向非测绘类的领域。”
“这需要传统研发企业,跟行业应用的提供商进行合作。除了移动,这几年我们与华为、京东、顺丰其实都有一些接洽和合作,做过一些技术对接和匹配工作,传统测绘需求很稳定,是固定的。但是如何真正的落地,形成市场化、规模化、可持续的价值,一直都在探索之中。”
即便是传统测绘企业,也抱着“自己能够去切入这块市场,而不是仅仅配合中国移动、华为、腾讯等大厂去做服务”的希望。
04
依托汽车场景的梦
不可否认,“未来5年甚至10年之后,数据可能是卫星导航企业较为重要的资源。有专家在讲,可能再过几年,数据会体现在在财务报表里面,成为公司非常大的固定资产之一。”
而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现在的竞合格局之中,高精度服务更多还是用在高价值的移动载体,而大部分的高价值移动载体,目前都在互联、运营商的范围之内,但各个互联网企业数据互相之间的壁垒仍然相当高。
按照很多企业家、学者的预测,其中,汽车是高精度服务最有可能落地的场景之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企业,包括自动驾驶企业、北斗企业、测绘企业等,都有专门做智能网联汽车的部门,也依托这个梦活着。最后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可能是车厂。包括推动车规等方面,并不是单靠硬件厂家就可以做到的。”
“公司已经跟近20家汽车厂商有过技术合作,对接高精度服务应用到相关场景里,但现在还在测试阶段。但汽车厂商还是比较现实的,不会因为一个合作项目便展开合作,还是先看到应用前景才展开大规模尝试。当前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可以用得到的场景,绝对不是镜中月、水中花。卫星导航或者测绘,并不一定要等到智能驾驶或者无人驾驶都实现了,才有用武之地。”赵毅透露。
然而,很多业内人士看不清“天地一体化融合”的前景。
“很多专家都在提天地一体融合。实际上天地之间怎么融合还不是很明确,是地基融为天基,还是天基融为地基?据了解,目前天基系统的精度和初始化时间还不能向汽车、手机、无人机等消费级场景提供定位服务。另外,不论是从天基还是地基,最终要依靠很多信息源做数据集成,天基需要地基提供更大维度、更多数据观测量提供数据支撑。”
“大家都看好低轨卫星,但什么时候盈亏平衡是未知。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80%以上的做低轨卫星的公司,都没有看到明确的商业价值,怎样实现盈亏平衡?如果说国家统一放开建设权限,做成可用的天基系统至少需要近5年时间,并不会对地基增强系统有必然的竞争。如果国家统一建设系统,或许对高精度服务厂商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赵毅看来,今天最大的竞争不是传统厂商之间或者传统厂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大的竞争,很可能是现在看不到、想象不到,而未来会强势参与进来的行业。当前,业内应该团结起来,从芯片、模块、终端、方案、包括品牌,把蛋糕做大,抵御未知的竞争。 ”(来源:泰伯网)